道是老江湖了,若不是之前带了方密之、方季淮西来一遭,哪怕方仲贤自幼随父亲宦游各地,有些话还是听不懂的。她从前四处游历,那是官家小姐,衣食住行不用自己操心,更谈不上搭船的种种顾虑,自然一家人都是包船的。

也就是老家动乱,一行人分家后仓皇出奔,一路上担惊受怕,亲眼见着大江上水匪横行、铁索拦江的乱象,才知道此时江面上船只来往安然,不闻哭喊的景象有多宝贵,听了这老客商的话,也是不由暗自点头,心道,“不过是两年,江上乱象倒是平复得多了,这一来,走得也要比从前快,我们入川时,船夫晚上根本不敢走船,都是停泊在渡口,就怕夜里水匪出来拦着,一船人都做了淹死鬼。”

自然,出夷陵之后,不论治安如何,川江夜里都是不走船的,江上的船只数量也无法和下游相比,方仲贤在船上留心眺望,越是靠近下游,船只来往数量也就越多,江面上船行如织,很显然要比川江繁华得多了,别看川内物产丰饶,自给自足,有天府之国的美誉,但不论是人烟的稠密、百姓的衣着、气色,都是无法和大江沿岸相比。

而且,越是靠近买地,毫无疑问百姓的日子就过得越好,除了搭乘一段航路,上上下下的客人之外,便是在码头停泊时见到的百姓衣着、谈吐,也都有显著的区别。从夷陵上船,乘客多是去州县贩货、探亲的商人士子,等到船过了武昌,进入江左地界,乘客便是五花八门了,也有做生意、探亲的,还有去读书、访友、做工、考试的,客人也从原本的男性居多,女性多要依附男性出行,到现在有男有女,甚至很多寸发女子,两结伴也公然上船,在船上大说大笑,和男子搭话闲聊,丝毫没有半点的怯场,不但和方仲贤的作风产生鲜明的对比,便是从前敏朝的民间女子,也绝没有她们这样的做派。

“我们都是来出公差的。一两个月总要来江左一次,路都趟熟了!”

原来这些买地的活死人女娘,很多都是在江左新开设的厂子里做技术指导的,收入十分丰厚,还有出来做名医义诊的,来买地办事处公干的,或者是被买地的商铺聘请了,来此处进货的,这四年间,江左道的经济和买地联系越来越紧密,货运更是频繁,因为买地开港,公然向洋番出口货物,因此各地的茶商、瓷商、丝商,都要接触买地的商铺

章节目录